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股票实盘配资开户_股票配资平台_炒股资金配资 > 炒股资金配资 >
“今年一天半接待的客商就超过了去年六天的。”
11月7日,也就是第七届进博会开幕的第三天上午,埃森哲大中华区智能运营事业部总裁岳彬如此感叹。他告诉第一财经,整体客户规模明显增加的同时,外国面孔多了不少。就在当天一早,他刚刚接待了来自日本的一批国际客户。
进博热度不减之下,是其功能升级和溢出效应持续扩大,“展商变投资商”的意涵也在不断突破——这些进博“全勤生”或老朋友,不仅自身不断加码在华投资,还在本土化深耕的进程中,主动借助这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把更多的国际品牌、技术和人才带到现场,引入中国。
进博老友深谙中国之道
连续六年驻守消费品展区的进博“全勤生”德国深度清洁专家卡赫,在“七年之约”选择转战技术装备展区。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新朋友”的亮相。
“展商变投资商,我们不仅是把现有的产能、布局扩大,还在把之前没有的品牌和技术引进来。”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告诉第一财经,正因为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他们今年第一次把集团并购了多年的意大利品牌霍克(HAWK)带到了进博会现场,并全球首发了其超高压水射流工作站,从而加快这一品牌在中国的落地布局。该品牌的高压柱塞泵适用于多个行业领域,也让原本以家庭和商用清洁在中国市场出圈的他们,多了工业的色彩和进一步破圈的需求。
通过进博之窗,唐晓东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变化,也因为在中国坚定的长期布局,他们也在不断深化的本土化进程中,越来越熟悉在中国的生存、发展之道。
“今年我们整体的业务还是呈现两位数增长。”在唐晓东看来,不管是消费端还是供应端,要想在中国实现发展,必须真正了解中国市场,更多理解商业本质背后的逻辑。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始终在加大对于更高效、更环保的产品与技术的追求,那么基于过滤等创新技术的清洁市场方兴未艾,依然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变化,跨国企业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需要把中国作为独特的市场从零开始认识、考虑,尊重并精准认识当地客户的需求,用技术创新优势提供赋能,“必须是真正想要长期经营,而非短视的投机取巧”。
提到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他认为,看短期可能有不确定性也有挑战,但看5年、看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方向是确定且明晰的,“如果你长期看好、确信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已经掌握了在这里发展的商业逻辑,就应该坚定行动。机会是大于风险的”。对卡赫而言,中国市场的业务量和份额近年来持续增长,而进博会被他们视为打开中国市场的重要策略和方式。
让新技术在中国率先试水
在今年10月30日刚刚庆祝完入华50周年的德国科技集团贺利氏,也是进博“铁粉”和深耕中国已久的跨国巨头。
“来这里获得商机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上展示我们愿意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对第一财经表示,一届不落的动力,还在于借助进博会这样的平台,让远在德国的总部看到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的姿态,“信心比金子更贵,这也是进博会能带来的比订单更长远的价值”。
艾周平提出,贺利氏在中国投资的初衷或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人口红利而来,而是为了更加接近这里的市场和客户,从而更好提供响应与服务,创造更多价值,这一模式不会因为全球经济与环境的变化而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他们陆续把全球光伏研发中心搬入中国,并不断在当地扩大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能布局,“让产能离客户更近,这是我们的战略模式”。与此同时,人才与管理团队充分的本地化,也支持着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本土企业。
和唐晓东加大力度引入国际品牌类似,同样身处跨国企业管理层的中国人,艾周平常常做的事是说服德国总部,将更多新产品与新技术的“试水”放在中国,“选欧洲市场不如来中国,因为这里拥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迭代能力”,也给了先进技术从进口到国产化的机会。在将技术研发和产能从海外引入中国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把海外华人带回来,“有了创新平台,这些技术人才在中国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艾周平把中国市场比喻为外资企业的“健身房”,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把自身锻炼得更强大,不仅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更好地管控成本,还要在可持续的发展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举例说,最近集团还派了其他国家的工厂团队来中国的工厂学习,“在中国练得强壮了之后,那些创新实践与经验对全球都是有示范作用的”。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变化的缩影,中外合作深化与生态融通的趋势在进博会上愈加凸显。
根据岳彬的观察,今年进博会最大的技术亮点就在于是全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客户对于智能化技术的认识深度远超以往。也因为中国市场在大量应用领域具备了领先优势,日本等国际客商才会在进博会上寻找更多融合了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国际客户要想满足中国市场,还要顺应中企“出海”的需求,这意味着,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机遇,还因为在挖掘本土市场、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实现端到端的生态链融合,从而在全球市场上保住竞争力。
通过并购等方式,跨国品牌也在成为中企全球化布局的一部分。作为由中国中化集团全资收购的国际品牌,克劳斯玛菲中国总经理任鑫亭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一品牌在中国的创新体现在“源自百年的德国技术传承,结合中国的应用场景与快速发展需求,进行本土化的创新研发”。他认为,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也有着非常完善的产业链,让中国制造赋能全球,要做的不仅仅是“在中国为中国”,还要“在中国为全球”,这也是中外企业可以共享的机遇所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缪琦
相关阅读 科思创:与中国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科思创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其对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合作的长期承诺,这与中国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
87 13小时前 进博会新材料专区“首秀”:有新朋友更有全勤生,紧盯哪些机遇今年在进博会新材料专区“首秀”的展商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巴西、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还有一些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136 昨天 22:33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新动能!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精彩纷呈这一核心主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活动将持续至11月8日。
37 昨天 08:25 三星七赴进博会,AI创新助力中国新质生产力 201 11-06 11:56 lululemon进博会首秀来了: 感受为先,传递“好状态” 127 11-06 10:0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